電視劇孔子傳觀后感【薦讀】

思而思學網(wǎng)

 電視劇孔子傳觀后感

也許很少有哪一部電視劇像《孔子傳》這樣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孔子的形象,謙和敦厚而又聰敏睿智,如大地能承載一切,如天一般剛健進取,如水一般真誠明澈能照萬物,我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來形容,只能如《中庸》上說“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大愛與小愛

孔子有一個偉大的母親,她為了把孔子培養(yǎng)成一個人才,忍辱負重帶少年孔子到曲阜求學,最終勞累而死?鬃幼杂茁斆骱脤W,人生卻因為對母親的愛而顯得更加厚重和深沉。為了幫母親分憂,孔子去作吹鼓手,靠為有喪事的人家吹奏哀樂掙一些干肉?吹竭@些,孔子的母親卻很擔心,她怕孔子因此分心,動搖的學習的志向,耽誤了學業(yè),無法成為一個君子。她帶孔子向當時魯國非常有學問的左太史求學,左太史要孔子發(fā)誓立志于學,為了學習可以放下其他一切,包括掙干肉?鬃訁s放不下自己的母親!扒饍,拜師”母親的聲音充滿關(guān)切而堅定,僅此一句話,孔子憑著對母親無限的愛與信任,依左太史的要求發(fā)誓了。

君子,代表有德行、有學問又代表高貴,還代表豐滿的人生,那時學問與生命還沒有割裂。因此立志于學也就是立志修養(yǎng)自己的德行和學問并以之為天下蒼生帶來幸福。愛母親還是愛天下,這是擺在少年孔子面前的艱難的抉擇。如果沒有母親的愛與遠見,孔子的一生能成為一個孝子,卻無法成為一代圣賢、流傳兩千年多年的文明的塑造者。母親的愛是成全?鬃拥膼蹌t是順應(yīng)了母親的心,割舍了親情的小愛,存養(yǎng)了對天地蒼生的大愛和修齊治平的遠大理想。

立志于學

孔子幼年時就喜歡擺弄禮器,似乎顯示出不凡的預(yù)兆,然而他真正明白學問的意義卻是從了解對殘酷現(xiàn)實的認識,對天下蒼生的悲憫開始的。魯國大夫?qū)?quán),三桓把持朝政,已有四代。到孔子少年的時候,三桓逼昭公廢掉中軍,將兵權(quán)和賦稅都交給三桓。國人議論紛紛,有人指責三桓,有人說三桓的能力強過魯昭公,治理魯國也很好,有人說天下大亂禮崩樂壞,要挽救這個局面恐怕只有圣人出世才行了。這種種的議論,少年的孔子全都記在心里,一顆悲憫天下蒼生、向往真理和正義的心被殘酷的現(xiàn)實所刺痛,他不知不覺也去思量拯救天下蒼生的良方。他鼓起勇氣,在國社找到左太史,問他“什么是圣人?”菩薩發(fā)心成佛,也是因為看到眾生的悲苦而愿去尋求無上正覺,“為利眾生愿成佛”即是成佛的種子。那么此時,一顆成為圣人的種子已在孔子心中發(fā)芽。

母親的愛長養(yǎng)了孔子的發(fā)心,她帶著孔子登門拜訪左太史,左太史故意說不在家,她就帶著病與孔子一起等著,良久,孔子說:“母親,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要我一直等到左太史回來,不,是一直等到左太史收我為弟子。”母親這才微笑著離開。母子之間似乎不需要太多的話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孔子學有所成,六藝融貫于他的生命當中,他的神態(tài)始終謙恭而安詳,他敞開的內(nèi)心,仿佛始終在散發(fā)著一種鼓舞人的光明力量。許多人慕名而來,向他求學,求學的目的,許多人是想脫離貧賤的生活,成為一個高貴的人。想要高貴,不管是物質(zhì)上衣食豐足還是文化上的知書達禮,都不是壞事,都是人上進的動力。好的教育,能引導這種愿望,為生命找到提升和成長的出路。這么多的學生,對孔子是一種很大的磨練。在這些磨練和考驗中,孔子時時反觀自己的內(nèi)心,體悟人生的道理,學問和德行都在師徒切磋中提高。

有一次在大家在學習《關(guān)雎》這首詩,子路因打獵而遲到,加上他對《關(guān)雎》這首詩的理解對身為大夫而來求學的何忌觀過,何忌當眾說子路是賤民,不會理解這首詩的意蘊。子路聞后大怒,要找何忌拼命,何忌則說他一句話就可以殺死子路。孔子為了保護子路,呵斥子路出去,并請求何忌不要怪罪子路。子路就憤憤地離開學校。后來孔子向其他弟子了解情況,知道子路打獵是因為家里窮,雙親沒有糧食吃,就專門帶糧食送給子路的父母,并向子路道歉?鬃佑纸逃渭烧f,作為一個想要遵守禮儀的君子,應(yīng)該學會寬容和克制。對人寬容,對己克制,這樣才不會再行持禮儀時與別人沖突。領(lǐng)悟到這一點,孔子問弟子,《關(guān)雎》中的君子是不是也具備這種寬容與克制的人格。因為他內(nèi)心的品格,故他的追求也不凡,那么他所追尋的窈窕淑女,也可以代表一切美好的事物,君子心中的理想,君子為了理想“輾轉(zhuǎn)反側(cè),寤寐思服”,按照禮儀按照正道去追尋,最終“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來慶賀理想的實現(xiàn)。

從這之中,我們看到的,是孔子內(nèi)心對真理的仰望與追尋,因為他有這樣一顆純粹而不斷進取的心,故他能從一切境界中學習,能從《關(guān)雎》這首講男女愛情的詩中看到君子之道。他的行為、他的教誨,都是這樣一顆心的自然流露。這正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都受限于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因為自己所屬的不同的階級、族群,因為生命體驗的差異而形成種種的隔膜、誤解,其根源都是一“我慢”二字。而好的教育能消解這種隔膜。而孔子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不斷切磋琢磨,不斷上進的心感染了弟子,因為他的生命有方向,弟子們也找到了生命的方向。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