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在紀念辛亥革命之際,很多游客前往新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武昌的起義門、楚望臺等辛亥十八景景點旅游參觀,提前感受武漢那段辛亥往事。2015年10月7日,我有幸到新武漢辛亥革命博物參觀,深受教育,感想深刻。
原辛亥革命歷史博物館又稱“紅樓”,是鄂軍都督府辦公地。2002年成立博物館并掛牌。辛亥革命博物館全稱為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也稱武漢辛亥革命紀念館,武漢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館址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也稱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辛亥革命軍政府舊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等,俗稱紅樓。2015年10月7日,就在紅樓對面,新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將正式開展了,新館就如一艘氣勢磅礴的飛船橫空出世,氣勢恢弘。它的平面‘V”型,寓意勝利,向上的尖,寓意勇往直前,銳意進取,敢為人先。其建筑方案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和現(xiàn)代手法,除了有“雙坡屋頂”和飛檐翹角的特色,還能看到紅色幾何形拼出的“破土而出”意象,頌揚敢為人先的首義精神。博物館外墻采用“楚國紅”顏料,莊嚴肅穆。館內(nèi)設置了四項主要功能;辛亥革命歷史展覽、辛亥革命文物存儲、武漢近代史研究及學術交流以及綜合服務。如此雄偉壯觀的新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必將成為中國人民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基地和體現(xiàn)武漢精神的新的城市景觀。
一踏入進辛亥革命博物館,我就被震撼住了,浮雕、壁畫、微縮景觀、人物雕塑、圖片、多媒體……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拉開嶄新帷幕。由一樓進入“晚清中國”部分,將看到“南京條約”、“黃埔條約”、“天津條約”等一排碩大的昔日“不平等條約”名稱,以雕刻的形式在整面墻體呈現(xiàn)。展覽由此開始,通過浮雕、壁畫、微縮景觀、人物雕塑、圖片、多媒體等,再現(xiàn)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在序廳和五個展廳參觀,常常被聲光電結(jié)合的陳列方式、精彩新鮮創(chuàng)意十足的技術和藝術亮點所震撼,“身臨其境”地重溫了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穿行在序廳和5個展廳,我的思緒在歷史長河中最亮麗耀眼的這一段停頓逗留。在辛亥革命中,無數(shù)志士仁人拋頭顱、灑熱血,為民主共和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奮不顧身、前赴后繼,視死如歸、大義凜然。誠如孫中山先生所言:這種精神可以“驚天地、泣鬼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一幕幕辛亥革命的人物、場景、事件,展示了歷史的驚魂時刻和精彩瞬間,再現(xiàn)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讓人真切緬懷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先驅(qū)們?yōu)檎衽d中華、不怕犧牲、憂國憂民、敢為人先的大無畏革命精神以及武昌首義的偉大壯舉,歷史將永遠銘記,我們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居民也將永遠銘記。而《共和之基??辛亥革命歷史陳列》展以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為支撐,文物與場景并重,運用陳列展示技術和藝術語言,充分吸收上海世博會的技術與綠色低碳環(huán)保理念,使人耳目一新。陳列中,可見大量的微縮景觀,讓人感覺仿佛進入百年前的武昌街景。尤其驚嘆的是多媒體呈現(xiàn)首義之夜之場景,讓參觀者看到“起義士兵”的走動,聽到他們在“干大事”之前的竊竊私語。還有用沙盤再現(xiàn)的舊武昌城全景,并用多媒體展現(xiàn)首義之戰(zhàn)全過程。讓人感覺一腳踏入沉重的歷史。歸納起來,新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共有八大看點,下略為大家表述一二。
一,國內(nèi)最大壁雕《共和之基》,序廳內(nèi),中國室內(nèi)最大壁雕《共和之基》撲面而來,武昌首義志士們前仆后繼,耳邊似乎能聽到他們疾行的腳步聲……整座雕塑呈“V”字型走向,以浮雕結(jié)合圓雕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分為起義背景、武昌首義、創(chuàng)建共和三部分,涵蓋“同盟會的成立”、“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和“武昌起義”等元素。其中表現(xiàn)武昌首義的雕塑部分,起義的士兵隊伍從淺浮雕、高浮雕到圓雕,逐漸推進,首尾呼應,既突出了敢為天下先的首義精神,又體現(xiàn)出首義中的民眾力量。
二.12個不平等條約壓得人喘不過氣,步入第一展廳,兩面條約墻向頭頂壓來,《南京條約》等12個不平等條約壓得人喘不過氣,條約墻盡頭是被列強分割得支離破碎的《晚清時局圖》,滿清帝國大廈將傾,人民在夾縫中求生存。第一展廳后面展示戊戌政變后,1900年,唐才常、秦力山等在漢口組織自立軍,預定8月9日在鄂、徽、贛、湘同時起兵,擁護光緒皇帝重新當政,但因經(jīng)費不濟、未能統(tǒng)一行動而失敗。自立軍起事失敗后,唐才常被捕于漢口,并在1900年8月22日就義于武昌紫陽湖畔!疤撇懦h口被捕”歷史事件復原場景中,唐被繩索反手捆綁,在紫陽湖畔的草木間不屈地瞻望遠方,慷慨激昂的就義蠟像栩栩如生。而秦力山在日本結(jié)識孫中山,轉(zhuǎn)而投身革命,展廳中有1901年孫中山與秦力山等在日本東京的合影。
三.“孫中山赴檀香山”復原場景,這是根據(jù)孫中山自述“十三歲隨母往夏威夷島,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而以真人比例還原的場景。1878年,13歲的孫中山隨母從香港前往夏威夷檀香山,開始求學、行醫(yī)、開創(chuàng)革命事業(yè)的歷程!皩O中山赴檀香山”歷史事件復原場景中,站立的少年孫中山和端坐著的母親在輪船上,凝神遠眺大海,船下沿有燈光閃耀,聲光電融合,頗有波光粼粼的效果。1894年11月,孫中山再赴檀香山,創(chuàng)建興中會,第一次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
四.同盟會誓詞寫在天幕上,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成立。孫中山提出的“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被確定為同盟會綱領。展覽按比例復原了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時的會址,頭頂上的“星空”以世界地圖為底,同盟會各分部的地點群星閃耀。孫中山手書的同盟會誓詞十六字綱領,一筆一畫寫在天幕上,直入民心。展廳中有孫中山與布魯塞爾中國留學生石瑛、馬君武等人的合影,以及孫中山與芝加哥同盟會員黃三德等人的合照。在展廳中間最為特別的是有一個大圓臺,盤面上是展示長江把武漢分成三鎮(zhèn)的近代工業(yè)的地圖和面貌,手一觸摸,地圖、圖片、文字介紹就顯現(xiàn)在眼前,如漢陽鐵廠、武昌造幣局等,非常直觀便利。
五.“花園山聚會”鑲嵌在墻內(nèi),進入第三展廳,仿佛進入了武昌城內(nèi)小巷,耳邊傳來一陣陣狗吠聲和蛐蛐叫,暗夜黑影里彌漫著重重殺機,“花園山聚會”微縮場景鑲嵌在墻內(nèi)玻璃里。只見留日回國的吳祿貞等人借武昌花園山李廉方寓所為聚會點,此為1903年5月,吳祿貞邀集曹亞伯、李書城、馮特民等主要成員暢談革命方略,宣傳反清革命思想、派遣知識青年進入新軍。武昌花園山聚會雖沒有正式名稱和確定的組織形式,但實際上是湖北革命團體的源頭,在湖北軍界、學界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六.180度環(huán)幕影院還原“第一槍”,青石板、老屋、古樹、小巷茶館、德和酒莊、街上奮勇當先的革命黨人……一幕幕微縮實景,1911年10月10日那晚驚心動魄的一幕如在目前。當晚7時許,城外塘角輜重隊縱火為號,8時許,城內(nèi)新軍工程營八營革命黨人打響首義“第一槍”,新軍官兵和軍事學堂學生等紛紛響應,迅速占領楚望臺、控制中和門,部署攻打湖廣總督署的戰(zhàn)斗,一系列歷史事件實景得到真切還原。最吸引人眼球的是180度環(huán)幕影院,放映的是專門為辛亥革命博物館拍攝的影片《武昌首義》,還原了10月10日那夜武昌起義全過程的真實影像,而在銀幕下方是碩大的大型電子沙盤模型,展示了武昌舊城風貌,觀眾可以想象當年先烈們在此上演的傳奇故事。
七.巨幅油畫“黎元洪祭天”,第四展廳是展覽“創(chuàng)建共和”主題,進門就是巨幅油畫《黎元洪祭天》。10月11日上午,起義軍攻占武昌城后,在原湖北咨議局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獲絕大多數(shù)人贊同。革命黨人李翊東代黎元洪簽署了第一份安民告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黎布告》。1911年10月17日,都督黎元洪在武昌閱馬場登壇祭天,大典振奮了民軍士氣,激勵了革命熱情。畫面上,黎元洪一身戎裝,目光堅毅,顯露了黎元洪軍務嫻熟、為人厚重的一面。此展廳同時展出了有關黎元洪的一組文物,如黎元洪大總統(tǒng)入殮服飾、中華民國鄂軍政府起義紀念章、中華民國鄂軍政府大都督印等,讓人懷想“創(chuàng)建共和”的艱辛歷程。
八.腳步觸摸全國起義地圖,劉家廟之戰(zhàn)拉開了陽夏戰(zhàn)爭漢口戰(zhàn)役序幕,1911年10月18日凌晨三時,民軍向盤踞在劉家廟一帶的清軍進攻,肉搏至車站附近受阻。下午三時再度輪番沖鋒,清軍乘車逃跑,次日民軍攻占劉家廟車站。展覽用聲光電手段,營造了槍炮齊鳴、慷慨悲壯、氣貫長虹的場景。展廳中,黃興“篤實”押角章、睡衣等,湘軍步隊獨立第九標陽夏血戰(zhàn)紀念章、滬軍都督贈名譽章、康有為為吳兆麟題詞橫幅“為民興利”,黃興騎馬率民軍指揮陽夏保衛(wèi)戰(zhàn)雕塑,無不反映當年的實況。展廳中,走路時不經(jīng)意間腳踩著互動版晚清地圖,響應湖北的省份會亮起藍燈,直隸、山東、河南、甘肅、新疆、東三省等紛紛起義,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潰。此外,還用一面墻展示了宋教仁、林森、馬君武等人起草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而孫中山就職典禮現(xiàn)場復原頗具氣勢。
參觀完新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我和眾多參觀者一樣深受教育,感想深刻。勿忘國恥,“落后就要挨打”,作為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要以辛亥精神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堅定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堅定對有必勝信心,勇于進取,甘愿奉獻,為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有*的國家而貢獻一切力量。辛亥革命,它結(jié)束了中國長達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開創(chuàng)了民主共和*,拉開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騰飛的序幕,使中國歷史步入民主主義革命的新進程。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先烈,為推翻封建統(tǒng)治,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偉大理想,以“世人未為我敢為,天下未發(fā)我首發(fā)”的革命精神。以鮮血和生命開展這場偉大的革命,其光輝業(yè)績彪炳千秋,值得后人永遠歌仰、懷念。我們要深刻緬懷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的光輝業(yè)績,弘揚辛亥革命精神,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xiàn)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騰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篇二
一進紀念館大門,首先看到的便是孫中山的題詞??“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則昌,逆之則亡”。我深刻地感受到那一段歷史的動蕩、艱險和國家命運的茫然,同時也讓我看到了忠心愛國的革命黨人的那一份火熱的愛國之情。
革命先輩們當時的物質(zhì)生活上是簡陋的,武器裝備是落后的,但是他們的精神世界是豐富的,他們的靈魂是偉大的,他們憑借著他們的那份愛國熱情,冒著生命危險,在探索祖國前途命運的道路上,一往直前。最終推翻了封建主義社會制度在中國近兩千年的統(tǒng)治,解放了人民被禁錮了近兩千年歷史的思想,敲醒了中國人民求得民主自由的欲望,激發(fā)了中國人民獨立翻身的熱情,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和轉(zhuǎn)型加足馬力,又經(jīng)過幾代人的探索,終于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正確領導下,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制度。這才有了我們現(xiàn)在的穩(wěn)定,幸福的生活。
回眸之間,百年光陰已蒼然流逝。辛亥革命的金戈鐵馬已隨歷史化為塵埃。然而這段革命志士浴血奮戰(zhàn)的歷史卻以一種精神力量的形式得到了傳承。這種精神,深植于廣大人民心中,它承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記錄著光輝的革命事跡,弘揚著燦爛的不怕吃苦、奮斗不息的革命品格,為把我們偉大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