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治頑疾轉(zhuǎn)作風提效能心得體會【多篇】

思而思學網(wǎng)

良好的政府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只有徹底改變“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的形象,扭轉(zhuǎn)職能部門“缺位錯位、越位虛位”的問題,盡可能滿足公眾需求、提升服務質(zhì)量,才能從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權力運行中,打掉橫亙在干群間的那道無形墻。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的治頑疾轉(zhuǎn)作風提效能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治頑疾轉(zhuǎn)作風提效能心得體會1】

無論是黨政機關經(jīng)費管理還是辦公用房標準,無論是公務接待還是公務用車,凡容易滋生浪費奢靡的領域,《條例》都做出了全面規(guī)范、提出了明確要求。近一年來,從八項規(guī)定提出“厲行勤儉節(jié)約”,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反“四風”,“反浪費”取得了明顯成效,也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在這個意義上,把反浪費的要求上升為黨內(nèi)法規(guī)、出臺《條例》,既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制度成果,對推進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工作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也具有重要意義。

“少數(shù)人靠覺悟,多數(shù)人靠制度”,F(xiàn)實中,一些浪費現(xiàn)象時有反復,一些鋪張行為禁而難絕,除了認識層面的欠缺,還在于制度約束的疏漏。公務接待超標了,一些人不以為然,“不就吃點喝點嗎,有什么大不了的”;公務用車超配,一些人推脫,“并不知道違背規(guī)定”。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相關規(guī)定模糊乏力,懲戒措施溫柔缺位。這說明,從源頭上狠剎浪費奢靡之風,不僅需要道德自律、動員號召,更需要剛性的制度約束、嚴厲的懲戒機制。

厲行節(jié)約正在日益成為社會共識。政府層面,“浪費也是腐敗,節(jié)約也是政績”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社會層面,“光盤行動”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時尚選擇。也要看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浪費現(xiàn)象遠未根絕,奢靡之風依然存在。最近就有兩則新聞:一則是江蘇沛縣的豪華辦公樓,縣級干部竟享受“部級待遇”,辦公室面積超標、裝修豪華,“里面啥都有”;一則是內(nèi)蒙古四子王旗??一個國家級貧困旗建起豪華接待中心,歐式建筑掩映在密林深處,演繹“低調(diào)的奢華”。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充分說明反對浪費依然任重道遠。

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要從規(guī)律上找原因,反復發(fā)生的問題要從制度上去想辦法,“制度問題不解決,思想作風問題也解決不了”。隨著教育實踐活動進入后半程,面對頂風作案的鋪張浪費,越應該堅持運用“制度權威”斬斷僥幸心理,形成利劍高懸不敢浪費、預算約束不能浪費、法規(guī)昭彰不易浪費的長效機制,如此,才能對浪費奢靡之風正本清源、釜底抽薪。

揆諸以往,也曾有過“上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的經(jīng)驗教訓?梢姡贫鹊纳谟趯嵤,不能落到實處的制度規(guī)定,只是寫在紙上、貼在墻上、掛在嘴上,非但不能產(chǎn)生約束作用和震懾效果,還會減損制度威信、削弱公眾信心。因此,出臺《條例》只是開始,下一步,應該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到位,避免剛性約束在落實中軟化,防止懲戒機制在執(zhí)行中異化。

無論是古人告誡“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則常足”,還是市場經(jīng)濟鼻祖亞當?斯密指出“奢侈是公眾的敵人,節(jié)儉是社會的恩人”;無論從“過緊日子”的現(xiàn)實必要,還是從“群眾路線”的角度看,堅持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意義都不言而喻。根除浪費奢靡之風,需要毫不手軟,一抓到底。

【治頑疾轉(zhuǎn)作風提效能心得體會2】

集中解決“四風”問題,如果沒有“問題意識”,不從問題著手,其結果必然是做戲作秀不做事,甚至以新的形式主義代替舊的形式主義,表面上轟轟烈烈,實際上依然故我

“最期盼的是解決問題,最擔心的是形式主義。”對此次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許多人表達著這樣的心聲。提到形式主義,無論是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還是追求表面熱鬧、花團錦簇,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實際上不給群眾解決問題,不去真正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對此,中央領導一針見血指出,“不解決實際問題就是形式主義”。

著名導演謝晉執(zhí)導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huán)》,曾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電影中有一個鏡頭值得深思:一枚裝著假火藥的炮彈射出去,一發(fā)真炮彈馬上打過來,幾名戰(zhàn)士立刻應聲倒下,真可謂“形式主義害死人”。對于此次教育實踐活動來說,同樣要警惕形式主義的危害。如果活動搞了半天,“四風”問題紋絲不動、或者風過又回頭,效果還不如不搞。不搞,大家還沒有那么高的期待;搞了,最后流于形式,不僅問題沒解決,還會降低黨的方針政策的公信力,削弱黨員干部說話辦事的號召力。

比如,一說聯(lián)系群眾,就帶上記者,弄一袋大米、拎兩瓶油,到貧困戶家里,寒暄一番便揚長而去;一說精簡會議,他來個雷厲風行,只顧數(shù)字漂亮,連該開的會也不開了;一說整改落實,難以給領導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響的事不做,工作匯報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總之一句話,集中解決“四風”問題,如果沒有“問題意識”,不從問題著手,其結果必然是做戲作秀不做事,甚至以新的形式主義代替舊的形式主義,表面上轟轟烈烈,實際上依然故我。

就此而言,評判改作風的最高標準,就是看有沒有解決實際問題,有沒有給群眾帶來實惠;衡量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唯一標尺,就是看真正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到什么程度;判斷領導干部整改落實的根據(jù)依據(jù),就是看能否從身邊做起、從具體抓起,對于現(xiàn)實存在的“四風”問題,小有小改、大有大改、馬上就改、改就改好。

事實上,我們身邊并不缺這樣的整改對象:僅從近期曝光的新聞來看,鄉(xiāng)鎮(zhèn)書記大辦豪華婚宴,容納千人的酒店座無虛席,收取天價禮金,鎮(zhèn)政府全體放假半天,這是不是享樂主義?瓜農(nóng)與城管沖突致死,輿情不斷發(fā)酵升級,盡管事態(tài)逐漸平息,但是此前的暴力執(zhí)法、強力維穩(wěn),是不是官僚主義?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耗資千萬元建豪華辦公樓,這是不是奢靡之風?對于這些問題,如果沒有揭短亮丑的勇氣、敢于交鋒的精神、觸及靈魂的態(tài)度,只是滿足于表面做工作、口頭負責任,改作風的承諾如何兌現(xiàn)?教育實踐活動又如何取信于民?在這個意義上,解決“四風”問題,就是要按照要求,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什么問題突出就著重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緊迫就抓緊解決什么問題,真正取得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效。

不解決問題,就是最大的形式主義;不化解矛盾,就是最大的官僚主義。解決“四風”問題,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要從這樣的高度去認識,要以這樣的精神去推動。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