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英語教學計劃精選

思而思學網

對于小學英語教學,各位會有怎樣的計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英語教學計劃,供各位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英語教學計劃1

一、教學環(huán)境分析

1、災區(qū)小學的條件是比較艱苦的,硬件設施不甚完善。我們應該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有效利用當地的有利條件,為教學工作的展開做好積極地準備。

2、暑期英語教學工作同時也得到當地教師的積極配合與幫助,為暑期教學目標的實現和開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學生分析

這群剛剛從苦難中脫離出來的孩子們,心理上承受著失去家園,失去親人的痛苦。有可能還未從痛苦的記憶中擺脫,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帶著社會大眾的關心關愛,在我們的幫助引導下讓孩子們在對新知識的探求中,獲得滿足,獲得自信,幫助他們走出心里的陰影。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獲得一些英語的感性知識,激發(fā)英語的學習興趣,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語交際用語,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表達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語感,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和書寫基礎。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自覺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在英語教學中,建立親密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愉快的學習氣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陰影。

四、教學環(huán)境分析

1、災區(qū)小學的條件是比較艱苦的,硬件設施不甚完善。我們應該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有效利用當地的有利條件,為教學工作的展開做好積極地準備。

2、暑期英語教學工作同時也得到當地教師的積極配合與幫助,為暑期教學目標的實現和開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五、學生分析

這群剛剛從苦難中脫離出來的孩子們,心理上承受著失去家園,失去親人的痛苦。有可能還未從痛苦的記憶中擺脫,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帶著社會大眾的關心關愛,在我們的幫助引導下讓孩子們在對新知識的探求中,獲得滿足,獲得自信,幫助他們走出心里的陰影。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教學策略及采取的措施

【教學策略】

1、積極收集與課的相關信息,拓展學生的英語背景知識,調動其學習興趣。

2、課堂上采用積極互動的授課方式,采取多種授課形式,以表演,唱歌等游戲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的納入過程。

3、培養(yǎng)良性競爭,并多采用形成性評價機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采取的措施】

1、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發(fā)音的正確性,介紹一定的西方文化,在語境中掌握語句和單詞的基本意義,逐步獲得最基本的運用英語的能力。

2、以英語學習興趣小組的形式開展良性競爭,以及學生課后知識的拓展與學習輔導。

3、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yè),做到精、簡,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guī)范、正確地書寫的能力。

小學英語教學計劃2

一、 指導思想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以加強素質

教育和鄧小平的“三個面向”為準則,依照《教學大綱》和《英語課標》認真組織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適當介紹中西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接任四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四年級共四個班,各班有各班的特點,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仍有少部分學生對英語產生了厭煩情緒。四(1)班學生課堂紀律好但舉手發(fā)言不積極,成績相對較穩(wěn)定,兩極分化不明顯;四(2)班學生思維活躍,但兩極分化較嚴重;四(3)班學生乖巧思想單純,課堂紀律較好,唯一不足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而且家長不太重視英語學習。所以整個班的后進面較大;四(4)班是一個由寄宿班轉為再走讀班的特殊班級,在這個過渡時間要重新養(yǎng)成學習習慣也并非易事。當然所有這些我認為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家喜歡英語,認為學習英語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家長也已經意識到了小學英語的重要性,在家長的支持和學生的配合下,我想他們的學習肯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三、 全期教學總目標

1.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提高英語學習興趣。課前課后可采取歌曲表演、歌謠朗誦、聽寫單詞、故事表演等活動。

2.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及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3.增加詞匯量的輸入,促進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4.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盡量避免兩極分化。

5.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學習打下基礎。

6.盡量讓學生達到以下目標:

(1)能聽懂、會說12組對話并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說認讀66個單詞和聽說讀寫26個字母和36個四會單詞。

(3)能聽說吟唱8首歌謠。

(4)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5)能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四、 全冊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英語(PEP)》是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編寫而成的。本教材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的語言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二、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三、注重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培養(yǎng)未來跨文化交際所需的能力。四、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五、注重融合學科內容,加強學科之間的滲透。六、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七、注重教學資料的配套,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全冊書共6個新授單元、2個復習單元。每個單元分A、B、C三個部分。第一單元是圍繞“認識教室”展開教學,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教室設施;第二單元是讓大家學會整理自己的書包,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三單元通過學習一些基本的形容詞來描述朋友特征;第四單元是圍繞介紹自己的家展開話題,讓大家愛家;第五單元是討論自己的興趣愛好;第六單元是學會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家庭,。整冊內容的編排適合學生年齡特點,讓他們在做中學,在唱中學,在玩中學,從而為培養(yǎng)他們用英語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 教學措施

1.合理分析教材,改進教學方法,盡可能的將內容化難為易。

2.以賞識為主,多鼓勵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縮小兩極分化。

3.采用分層教學法,讓每個學生能充分肯定自己的水平,從而增強自信心。

4.作業(yè)布置多樣化。比如朗讀錄音、畫畫、英語歌曲(歌謠)、對話表演等。

5.借助多媒體教學,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6.盡可能多的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的空間,從而不讓他們感到學習的被動。

六、 教研專題及研究措施

專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措施:

1、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互相幫助、互相提高。

2、提倡學生課后多看英文書籍或英語碟,增加詞匯量,提高理解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4、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多聽英語,多練口語,盡可能多的尋找機會與他人交流。

5、鼓勵學生自制英語小游戲,盡量做到課堂游戲既有趣又有用。

  七、教學進度安排

單元 內容 話題 課時 周次

Unit 1 My classroom classroom 6課時 2周

Unit 2 My schoolbag Stationery;subjects 6課時 2周

Unit 3 My friends Hobby;subjects 6課時 2周

Recycle 1 Revision 3課時 1周

Unit 4 My home Room;furniture 6課時 2周

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 Food and drink 6課時 2周

Unit 6 Meetmy family! Jobs,family members 6課時 2周

Recycle 2 Revision 3課時 1周

Mainly Revision 6課時 2周

Totle 48課時 16周

  八、 教研課安排

待定。

  九、 個人業(yè)務學習

1、 多聽優(yōu)質課,多向老教師學習。

2、 積極參加區(qū)、校、教研室組織的業(yè)務學習,認真作好筆記。

3、 盡可能多的學習電腦知識,利用多媒體組織教學。

4、 自學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專著,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效率。

5、 盡可能多的做到課前反思、課中反思和課后反思。

6、 提高自身素質,利用課余時間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

十、 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1、第四周 課文朗讀比賽

2、第九周 英語抄寫比賽

3、第十二周 課外資料收集比賽

4、第十五周 對話表演比賽

  十一、評價措施

1、 知識與能力的評價。從歌曲演唱、英語朗讀、口語交際、和故事表演等方面考察。

2、 課堂中老師的口頭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相結合。

3、 采取課堂記分和課后積分制來肯定學生的進步,從而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4、 注意學生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形成性與終結性相互結合,達到全面評價的目的。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