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二首

思而思學(xué)網(wǎng)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二首,是宋代著名的詩人楊萬里的作品,這兩首詩中第一首寫寂寞無聊,第二首寫思鄉(xiāng)盼歸,下面是這組詩的原文以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二首
作者:楊萬里
【其一】
病眼逢書不敢開,春泥謝容亦無來。
更無短計銷長日,且繞欄干一百回。
【其二】
不關(guān)老去愿春遲,只恨春歸我未歸。
最是楊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飛。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注音:
【qí yī 】
bìng yǎn féng shū bú gǎn kāi ,chūn ní xiè róng yì wú lái 。
gèng wú duǎn jì xiāo zhǎng rì ,qiě rào lán gàn yī bǎi huí 。
【qí èr 】
bú guān lǎo qù yuàn chūn chí ,zhī hèn chūn guī wǒ wèi guī 。
zuì shì yáng huā qī kè zǐ ,xiàng rén yī yī zuò xī fēi 。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中心思想:
第一首寫寂寞無聊,第二首寫思鄉(xiāng)盼歸。兩首詩聯(lián)系密切。由于寂寞無聊,所以產(chǎn)生思鄉(xiāng)盼歸之念;也正由于深感寂寞無聊,所以思鄉(xiāng)盼歸之念也愈切。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翻譯:無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背景:
作者是吉州人,吉州在臨安之西。公元1167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楊萬里由于張浚的推薦,任臨安府教授。臨安府即今浙江杭州,為南宋首都。開始還稱臨安府為“行在”,表示不忘故都汴梁。后來便直稱為都城,故此詩題曰“都下”。而“無憂館”則是作者給自己寓所起的名號。
南宋時代,最高統(tǒng)治者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jìn)取,從總的情況看,投降派在政府中占著主導(dǎo)地位,整個官場中的風(fēng)氣是沉悶、消極、得過且過的。楊萬里正是處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里,很難有所作為。加以他是學(xué)官,似乎事情也不多,不過讀讀書會會客而已。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賞析:
第一首一二兩句都是因果句:由于“病眼”,所以“逢書不敢開”,由于“春泥”所以“謝客亦無來”。而這正是他感到寂寞的來由,“更無短計銷長日”,春末時節(jié),日并不長,然而偏偏說“長日”,大概是從《詩經(jīng)》的“春日遲遲”化來。這個“長”字,有力地表明了作者的寂寞無聊。因為越是無事可做,便越感到日長,這正反映了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厭惡。“短計”,即膚淺之計,“短”與“長”字相對,連個短計也還想不出來,真是無法打發(fā)這漫長的一天。
圍繞欄桿行走,而且至于百回之多,這樣寫有點(diǎn)夸張,可是讀者又感到真實(shí),因為這正是絞盡腦汁想出的“短計”,他的“短計”,似平只有如此。這句話寫得很具體,也很形象,似乎可以看到一個百無聊賴的人,圍繞著欄桿不停地打轉(zhuǎn)轉(zhuǎn)。
以上兩句,特別是末句,質(zhì)樸無華,形同口語,這正是楊詩在語言上的一個特點(diǎn)。
在百無聊賴中,不免思?xì)w了。作者此次寓居臨安,是短暫的,沒有多久,便由于“丁父憂”而回鄉(xiāng)了?磥硭懿涣(xí)慣于這種“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生活。
第二首“不關(guān)老去愿春遲”,暗點(diǎn)題目的“春盡”。春天己經(jīng)過去,但他還希望春天走得慢一點(diǎn)。他明確表白這個愿望是“不關(guān)老去”的,究“愿春遲”的原因則是“只恨春歸我未歸”,這就道出了作者的積愫,也點(diǎn)出了題目的“旅懷”,原來是因為春已歸去而自己卻不能歸去的緣故。“恨”字直貫“春歸我未歸刀?吹酱簹w,“我未歸”之恨愈甚。
“最是楊花欺客子”,又轉(zhuǎn)向“楊花”楊花者,柳絮也,東風(fēng)勁吹,楊花自然要飛向西去。“向人一一作西飛”,乃是春天的自然現(xiàn)象,然而作者卻認(rèn)為這是楊花的有意惱人,有意跟“客子”為難似的。楊萬里江西吉州人,吉州在臨安之西,楊花從臨安西飛,飛向自己的故鄉(xiāng)吉州。一個寄離臨安的“客子”,而且對臨安的生活又是厭倦,對西飛的楊花即既羨慕又嫉妒。
這兩句的構(gòu)思較之上兩句尤為巧妙。周必大說:“誠齋(楊萬里)大篇短章...狀物姿態(tài),寫人情意,則鋪敘纖悉,曲盡其妙,筆端有口,句中有眼。”(《宋詩紀(jì)事》五十引)“春歸”已令人恨,更可恨者則是“楊花”,故用“最是”二字以表達(dá)進(jìn)一層的“恨”:楊花無知,何能惱人?然而它的“一一向西飛”,豈不是明明有意向人炫耀?作者把無知的楊花寫成有知,把楊花由于東風(fēng)而西飛的自然現(xiàn)象,說成是故意惱人。把西飛的楊花,涂上了濃厚的感情色彩,從而表達(dá)了作者深重的思?xì)w心情。不知道周必大的評論是否也包括作者的構(gòu)思,然而這種構(gòu)思是的確夠得上“寫人情意,曲盡其妙”的。

個人資料: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zhèn)?塘村)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文學(xué)家,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學(xué)者稱其為“誠齋先生”。官至寶謨閣直學(xué)士,封廬陵郡開國侯,卒贈光祿大夫,謚號文節(jié)。
他一生作詩20000多首,只有4200首留傳下來,被譽(yù)為一代詩宗。楊萬里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fā)愛國感情;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稱為“誠齋體”。
代表作有《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閑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過安仁》等。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