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 張旭_桃花溪的詩意

思而思學(xué)網(wǎng)
桃花溪 張旭_桃花溪的詩意,此詩通過描寫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對漁人的詢問,抒寫一種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這篇桃花溪 張旭_桃花溪的詩意由快車教育網(wǎng)成輯整理,望大家喜歡。

桃花溪 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詩詞注釋:
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縣桃源山下。
飛橋:高橋。
石磯:水中積石或水邊突出的巖石、石堆。漁船: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語句。
盡日:整天,整日。
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作品譯文:
一座高橋隔著云煙出現(xiàn),在巖石的西畔詢問漁船。
桃花整天隨著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
【賞析】
這是借陶潛《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寫的寫景詩。詩由遠(yuǎn)外落筆,寫山谷深幽,迷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然后鏡頭移近,寫桃花流水,漁舟輕泛,問訊漁人,尋找桃源。詩的構(gòu)思婉曲,意境若畫,有景有情,趣味深遠(yuǎn)。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對漁人的詢問,抒寫一種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桃花溪兩岸多桃林,暮春時節(jié),落英繽紛,溪水流霞。相傳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是以這里為背景的。張旭描寫的桃花溪,雖然不一定是指這里,但卻暗用其意境。此詩構(gòu)思婉曲,情趣深遠(yuǎn),畫意甚濃。
“隱隱飛橋隔野煙”,起筆寫遠(yuǎn)景:深山野谷,云煙繚繞;透過云煙望去,那橫跨山溪之上的長橋,忽隱忽現(xiàn),似有似無,恍若在虛空里飛騰。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朧朧,如入仙境。在這里,靜止的橋和浮動的野煙相映成趣:野煙使橋化靜為動,虛無縹緲,臨空而飛;橋使野煙化動為靜,宛如垂掛一道輕紗幃幔。隔著這幃?礃,使人格外感到一種朦朧美。“隔”字,使這兩種景物交相映襯,溶成一個藝術(shù)整體;“隔”字還暗示出詩人是在遠(yuǎn)觀,若是站在橋邊,就不會有“隔”的感覺了。
下面畫近景。近處,水中露出嶙峋巖石,如島如嶼(石磯);那飄流著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漁船在輕搖,景色清幽明麗。“石磯西畔問漁船”,一個“問”字,詩人也自入畫圖之中了,使讀者從這幅山水畫中,既見山水之容光,又見人物之情態(tài)。詩人佇立在古老的石磯旁,望著溪上飄流不盡的桃花瓣和漁船出神,恍惚間,他似乎把眼前的漁人當(dāng)作當(dāng)年曾經(jīng)進(jìn)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漁人。那“問”字便脫口而出。
這里,桃源洞的美妙景色,是從問話中虛寫的,詩人急切向往而又感到渺茫難求的心情,也是從問話中委婉含蓄地透露出來的。
這首詩從遠(yuǎn)到近,正面寫來,然后用問訊的方式運(yùn)實入虛,構(gòu)思布局相當(dāng)新穎巧妙。作者的筆觸又輕快灑脫,對景物不作繁瑣的描寫,不敷設(shè)明艷鮮麗的色彩,對《桃花源記》的意境也運(yùn)用得空靈自然、蘊(yùn)藉不覺,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饒有畫意、充滿情趣的幽深境界。
創(chuàng)作背景:
《桃花溪》是唐代書法家、詩人張旭借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創(chuàng)作的寫景詩。此詩通過描寫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對漁人的詢問,抒寫一種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詩由遠(yuǎn)外落筆,寫山谷深幽,迷離恍惚,隔煙朦朧,其境若仙;然后鏡頭移近,寫桃花流水,漁舟輕泛,問訊漁人,尋找桃源。全詩構(gòu)思婉曲,意境深邃,情韻悠長,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張旭,唐代書法家、詩人。生卒年不詳。字伯高,吳郡(治所在今江蘇蘇州)人,曾任常熟尉、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他是盛唐著名的大書法家,精通草書,狂草最為著稱。他的草書,與李白的詩、裴?的劍舞,當(dāng)時被稱為“三絕”。相傳他最嗜酒,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筆,或以頭濡墨而書,世呼為“張顛”。因張旭嗜酒,杜甫將其列入“飲中八仙”。其詩存世六首,都是寫自然景色的絕句,構(gòu)思新穎,意境幽深,獨具一格。 以上這篇桃花溪 張旭_桃花溪的詩意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您的好友。更多詩詞,詩歌盡在: 望大家多支持本網(wǎng)站,謝謝。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