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庭教育近半父親缺位 母親需要放權

思而思學網

在孩子教育中,父母承擔著共同的責任。父親和母親發(fā)揮各自所長共同教育孩子,可以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有利于孩子的全面發(fā)展,這樣的認識已經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然而現(xiàn)實并不盡如人意。

家庭教育分工:父親“缺位”依然嚴重

對“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查”中400個中小學生家長樣本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顯示:家庭教育分工中,夫妻共同承擔不足四成,母親依然唱主角,父親“缺位”平均近一半。

本次調查中,用輔導孩子學習、培養(yǎng)孩子特長、接送孩子上下學、開家長會、培養(yǎng)孩子日常行為習慣、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教孩子明辨是非、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孩子生病時帶孩子去醫(yī)院、給孩子買生活用品、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孩子不開心時給予安撫、和孩子一起游戲及和孩子聊天等14個指標考察家庭教育分工情況,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為“媽媽為主”43.2%,“爸爸為主”10.8%,“爸媽共同承擔”平均為39.9%,“其他人做”2.6%,“沒有人做”3.5%。

這組數(shù)據(jù)反映出家庭教育分工的主要情況,夫妻共同承擔家庭教育的比例不足四成,距“夫妻共親職”的理想養(yǎng)育模式仍有較大差距,多數(shù)家庭在子女教育上夫妻的付出不均衡;八成以上母親承擔子女教育,是絕對主角;只有五成父親承擔子女教育,近半家庭存在父親教育缺位情況。

應當說,母親在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給孩子購買生活用品方面具有優(yōu)勢、付出較多是必然的,但在開家長會、培養(yǎng)孩子行為習慣、安撫孩子、和孩子聊天等并非母親優(yōu)勢的方面也存在較多父親缺位現(xiàn)象,這就是問題了。以往有研究表明,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父親對孩子的影響越來越大。而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的“缺位”,對孩子的長遠發(fā)展不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母親的負擔。

在孩子教育上是否“缺位”,關鍵在于父親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觀。在忙工作、忙自己的事與照顧家庭、教育孩子的天平上,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如果把教育孩子當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當做本職工作之外的另一個事業(yè)來做,就不存在“沒有時間”“做不好”的問題。全身心投入工作是男人應具有的職業(yè)精神,但既然有了孩子,父親就要依法履行對孩子的撫養(yǎng)教育義務。

父親對孩子的作用是任何人也不可替代的,履行父親職責的方式多種多樣,關鍵是心中有孩子、肩上有責任,便能以符合自身特點的特殊方式與母親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

改變“父教缺失”:母親應適當“放權”

父親教育缺位,不僅由于“男主外、女主內”傳統(tǒng)觀念和行為習慣的普遍影響,更與家庭小環(huán)境中母親對父親參與育兒持何種態(tài)度、是否為父親創(chuàng)造接觸孩子的環(huán)境密切相關。所以,父親更多地參與家庭教育,前提條件是母親放權。

關于教育孩子,有的母親說“他爸忙,孩子的事就不用他操心了”,有的父親抱怨“我們家孩子的事我插不上手,就連帶孩子出去玩一會兒孩子他媽也不放心”。妻子體貼丈夫,怕孩子給丈夫添麻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教育孩子不同于干家務。鼓勵孩子他爸當“甩手掌柜”,其實是剝奪了父親了解孩子的機會、接觸和教育孩子的權利。母親對孩子的事大包大攬、一人獨做、辛勤付出,卻忽視了讓孩子感受父親的存在、接受父親的影響,很容易使父親成為孩子“熟悉的陌生人”。

無論父親有多忙,做母親的都要積極創(chuàng)造父親與孩子相互了解、彼此溝通的條件,盡可能拉近孩子與父親的心理距離。比如在彼此的生日或其他重要的日子,提醒他們相互祝愿;在節(jié)假日安排一家人共同休閑娛樂、承擔家務,盡可能把孩子的事“讓權”給父親,保障父親和孩子有更多的共同時間;讓孩子把高興的事、煩惱的事通過各種方式與父親分享。母親要盡可能讓孩子每一天都能感受得到父親的存在,當好孩子與父親之間的“橋梁”。

父親參與育兒:需要社會支持

客觀地講,父教缺失問題不只是家庭自身的問題,與我國當今社會背景下家庭的相關利益得不到保障、父母育兒的社會支持不到位不無關系。

據(jù)德國之聲中文網報道,德國經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德國三分之一的父親選擇在孩子出生一年內休“育兒假”,而且趨勢大幅增加。德國人打破“男主外、女主內”傳統(tǒng)的重要保障,是政府為家庭提供經濟支持。自2007年以來,新生兒家庭可向德國政府申請領取每月最多1800歐元的“父母金”,最多可連續(xù)領取14個月。2015年夏天延長至28個月,前提之一是夫妻雙方是雙職工,其中一方在孩子出生兩年內選擇每周部分時間工作。父親獲得“父母金”有硬性規(guī)定,前提是在孩子出生后的14個月里必須休至少兩個月的“育兒假”,其間母親可以選擇重回工作崗位。正是德國政府和企業(yè)如此給力,才形成了“男人帶娃成風”的局面。

相比之下,我們國家多年存在父教缺失問題,暴露了國家缺少對家庭育兒提供支持的社會政策、缺少對企業(yè)的相應補償機制、缺少統(tǒng)籌考慮育兒的社會價值的視野。這三方面的缺失,直接導致育兒負擔全部由家庭承擔,生兒育女成了家庭的私事,成了為人父母沉重的經濟壓力。為了生計,家庭不得不以犧牲一方為代價,母親無可爭議地成了育兒的主角,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缺位也成為不得已的選擇。

改變父教缺失狀況,不只是父親本人的事,也不只是家庭的事。如今國家全面實施放開二孩政策,這一問題將更為突出地暴露出來。政府如何制定支持家庭的政策、社會采取怎樣的扶助家庭育兒的舉措,都是化解家庭教育難題所必需認真對待、必需腳踏實地解決的問題。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