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圖讀后感1000字范文一】
最近看了魯迅散文合集,里頭收錄了朝花夕拾的大部分,當(dāng)中有一篇文章在我看來十分有反思的價值,這就是《二十四孝圖》,遂決定作為這次選修課的作業(yè),也順便好好思考一下,這篇文章給我們帶來的反思。
文章開頭一直提到了白話文與妨礙白話文的內(nèi)容的斗爭,尤其是兩次提到的“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yīng)該滅亡!”這句話,初讀起來好像有些不符題意,明明是應(yīng)該寫關(guān)于《二十四孝圖》的內(nèi)容,怎么又和百話文扯上關(guān)系了呢?通讀完全文,我好像有些明白,這兩句話就是擺正了魯迅本文所要表達(dá)的觀點和思想,這個下文會提到。
接下來是正文正文剛開始寫道:“每看見小學(xué)生歡天喜地地看著一本粗細(xì)的《兒童世界》之類,另想到別國的兒童用書的精美,自然要覺得中國兒童的可憐。但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卻不能不以為他幸福,給我們的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吊唁。我們那時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dāng)時的“引導(dǎo)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边@里提到了魯迅的童年,至少他是不怎么滿意的,9自然,除了有些書可看除外)接著介紹這本書的來歷(他是如何獲得的),下來便是全文的重點,通過揀選幾張孝圖的講解,尤其是那種不合情理的孝道的體現(xiàn),如文中提及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批評和指責(zé)了嚴(yán)重變了味的“孝”并非真孝。
魯迅指斥了諸如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以不情為倫紀(jì),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文中主要是批判封建孝道觀念,讀來勝讓人感嘆,感到觀念之差因年代的不同而變得及其遙遠(yuǎn)。開篇作者反對“妨害白話者”,態(tài)度尖銳,亦使人想起魯迅先生是中國歷史上寫白話文的第一人,魯迅先生認(rèn)為,勿徒的古書是束縛兒童想象力的。從“我的小同學(xué)因為‘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著“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稚的愛美的天性”可見,那時的兒童對諸如此類的新的形式的書籍是多么喜愛,這就是白話……接下來,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憤怒是其最主要的感受。這樣一本《二十四孝圖》,其所宣揚的孝,完全把自然本能的愛,變得殘酷,扭曲,甚至讀來有些公式化,完全違反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扭曲了人類的天性,對魯迅來說,這是一種心理的扭曲(加之自己小時候的生活體驗),就像魔咒一樣寄發(fā)在心靈深處,所以他才會憤怒,不光憤怒自己的遭遇,更憤怒將這樣的精神重壓又要加到新一代的兒童身上,這與魯迅這一代新青年的理想背道而馳,亦是對魯迅所追求的侮辱,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魯迅的憤怒由此噴發(fā)!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1000字范文二】
魯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而其中記得最深刻的便是有關(guān)“郭巨埋兒”的一段。
“郭巨埋兒”的故事是說一個孝子郭巨,家里貧窮,生了兒子之后怕養(yǎng)不起老母,就要把親生兒子埋掉。我想,那些把這個故事改編潤色、一代代傳下去奉為典范的人們,本來是要贊揚郭巨的孝順吧?赡暧椎聂斞缸x了后,竟然“從此總怕聽到我的父母愁窮,怕看見我白發(fā)的祖母,總覺得她是和我不兩立的”,竟然對這些孝子們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不僅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親去做孝子了”。這是何等的悲哀!
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涂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涂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么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那些煞費苦心“修飾”出來的完美的、讓人們?nèi)ツぐ菥囱龅纳裣瘢遣荒艽騽尤诵牡模?/p>
真正能讓我們這些在柴米油鹽間折騰著的普通人感動的,永遠(yuǎn)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過懦弱、有過自私、有過猶豫,然而最后選擇了勇敢、選擇了奉獻(xiàn)、選擇了堅定的人。
那些自愿前往偏遠(yuǎn)地區(qū)的志愿者們,難道沒有過后悔嗎?難道從沒有在靜夜里獨自流下過淚嗎?難道沒有抱怨過當(dāng)?shù)夭豢上胂蟮钠D苦條件嗎?難道沒有在遇到挫折遇到困難時,萌生回家的念頭嗎?我想,這些都是有過的。然而他們最后還是堅持了下來,用自己的青春和熱情,溫暖著那塊貧瘠的土地。 那些堅守操節(jié),廉潔奉公的干部們,難道沒有羨慕過別人富足的生活?難道沒有在賄賂面前感到一絲的猶豫?面對著清苦的生活,難道沒有過委屈與不甘?面對妻兒親友的抱怨,難道沒有過歉疚、沒有過啞口無言?我想,這些都是有過的。然而他們最后還是選擇了清廉,守著自己的良心,不圖那個“廉潔”的虛名,只求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那些為人們所稱頌的英雄們之所以崇高,不是因為他們的“完美”,而恰恰是因為他們的缺陷,以及與缺陷進(jìn)行的不屈不撓的斗爭。正是他們的缺陷,使他們離我們是那么近,我們不用仰視就可以看到他們的面容;而他們對自身缺陷的戰(zhàn)勝,成就了他們的崇高。 為什么總是要把人“神化”呢?那些高高在上的神像,真的比混跡于蕓蕓眾生的“人”更有感染力嗎?恐怕不見得吧。失去了真實失去了親切的典范和偶像,立刻便斂去了那溫和的笑容,換上一副拒人千里的面孔。 讓我們的英雄走下神壇吧,還他們各自的本來面目,那些不見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滿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環(huán)、然而閃耀著“人”的光輝的面容。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贊歌吧,歌唱那些軟弱、怯懦、猶豫背后的高貴與堅強,贊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1000字范文三】
品讀完《二十四孝圖》后,我不禁從內(nèi)心深處發(fā)出感慨:“孝”,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自古以來,“孝”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孝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古人常說“百善孝為先”。從古到今,關(guān)于孝的感人事跡一直發(fā)生,件件都令我們深受震撼。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名叫黃香,他在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所以黃香對父親就更加孝順、關(guān)愛了。嚴(yán)冬時,黃香就在父親睡覺之前先鉆進(jìn)被子,用自己的身子把被子捂熱,為的是讓父親能溫暖舒適的睡個好覺;酷暑時,黃香就用扇子將枕席扇涼,為了讓父親睡的涼快,自己不惜累的滿頭大汗。親朋鄰居知道后,都稱贊黃香是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黃香長大后,當(dāng)上了大官,但他體恤百姓,孝順父母,百姓們都頌揚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曾有一個感動了全中國的故事,它讓天下的母親收獲慰藉。
2004年,一個叫田世國的人用他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母愛大如天的真理。在田世國得知其母患得尿毒癥后,他便偷偷地去了醫(yī)院做了血樣檢查,配型成功后,田世國瞞著母親,毅然將自己的一個腎臟移植給她。
手術(shù)成功后,田世國的母親恢復(fù)得很好,然而,她卻始終不知自己換上的腎是自己兒子的。田世國說:“如果我媽恢復(fù)得比較正常,器官排斥的比較小,我想這就永遠(yuǎn)是個秘密吧”。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更是一份拳拳孝子心!
“孝”是華夏文明的不可或缺的必要組成部分,更是中華兒女恪守的人生準(zhǔn)則。《孝經(jīng)》上說:“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真正做到敬愛自己的親人,那么他必定會以同樣的心態(tài)去對待別人。正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此可見,孝的傳統(tǒng)美德意識已經(jīng)似樹根一般,牢牢地扎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絲毫不可動搖。
我們中有誰知道,在美國人眼里,中國人尊老愛幼、贍養(yǎng)父母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而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聞?wù)吒袊@:我們自己丟掉、忽視的,發(fā)達(dá)國度的人卻要拾起來。對此,我們是否應(yīng)該反思?是否應(yīng)該好好地珍惜古人為我們留下的這寶貴的精神財富?
做“孝”不必轟轟烈烈,作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從身邊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多一些為父母著想的地方,盡自己所能做一些令父母身心愉悅的事情。
大家共進(jìn)一步,努力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孝”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