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yuǎn)的故事。龍的古代成語故事介紹,我們來看看。
龍的古代成語故事介紹1: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自稱叫葉公的人。葉公經(jīng)常對別人說:“我特別喜歡龍,龍多么神氣、多么吉祥!”于是當(dāng)他家裝修房子的時候,工匠們就幫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門窗上、墻壁上到處都雕刻上龍,家里就像龍宮一樣。就連葉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繡上了栩栩如生的龍。
葉公喜歡龍的消息傳到了天宮中真龍的耳朵里,真龍想:“沒想到人間還有一個這樣喜歡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庇幸惶欤垙奶焐辖迪聛,來到了葉公的家里。龍把大大地頭伸進(jìn)葉公家的窗戶,長長的尾巴拖在地上。葉公聽到有聲音,就走出臥室來看,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龍正在那里瞪著自己,葉公頓時嚇得臉色蒼白,渾身發(fā)抖,大叫一聲逃走了。
葉公好龍的故事延伸
【注音】yè (shè) gōng hào lóng
【出處】《三國志?蜀志?秦宓傳》:“昔楚葉公好龍;神龍下之;好偽徹天;何況于真?”
【解釋】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
【用法】借事喻人,用葉公式的人比喻社會的現(xiàn)象。
【近義詞】表里不一、兩面三刀、口是心非
【反義詞】名副其實、名實相符、表里如一
【年代】古代
【例句】他表示愿意幫助別人,但當(dāng)有人向他求援時,卻避退三舍,這與~毫無差別。
關(guān)于龍的意思,成語故事來歷和出處:葉公好龍點評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一定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fēng),而要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fēng)喲,我們要做個表里如一的人。
龍的古代成語故事介紹2:畫龍點睛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yáo],他的繪畫技術(shù)很高超。當(dāng)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樂寺作畫,在寺廟的墻壁上 畫四條金龍。他答應(yīng)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xiàn)。
張僧繇畫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贊畫得好,太逼真了?墒, 當(dāng)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fā)現(xiàn)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并不難,但是點上了眼 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后誰都不相信,認(rèn)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墻上的龍怎么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yīng)給龍“點睛”,但是他為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墻壁 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dāng)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fā)生了,他點過第二條龍眼睛,過了一會兒,天空烏云密布,狂風(fēng)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墻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云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云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墻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后來人們根據(jù)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文章,在主要處用上關(guān)鍵性的、精辟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這樣的話被稱為"點睛之筆",使內(nèi)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信息時代,我們可以認(rèn)為這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因為張僧繇給龍點了眼睛就發(fā)生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
畫龍點睛的故事延伸
【注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出處】唐?張彥遠(yuǎn)《歷代名畫記》:“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又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睛者見在!
【解釋】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后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guān)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zhì),使內(nèi)容更加生動有力。
【用法】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錦上添花、點石成金
【反義詞】弄巧成拙、畫蛇添足、點金成鐵、一語道破
【年代】古代
關(guān)于龍的意思,成語故事來歷和出處:畫龍點睛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說話或?qū)懳恼聲r,在關(guān)鍵處用一兩句話點明主題,可以使內(nèi)容更為生動有力。所以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抓重點喲~
龍的古代成語故事介紹3:筆走龍蛇
陰歷八九月,秘書監(jiān)賀知章府上宴請賓客,正在酣飲之間,主人離席迎賓,大家只見廳堂站著一位少僧人。
“他是玄奘法師的弟子書法家懷素,出家不戒酒,寫得一筆好草書。他老家長沙,湖南七郡知名人家,家家都掛有他書寫的屏嶂。”
酒過三巡,賀知章起身向來賓敬酒致謝,并說:“嘉會良辰,少不得賦詩助興,有請詩仙李翰林屬辭以紀(jì)盛會如何?”
李白并不推辭,只是說:“想請懷素當(dāng)眾揮毫以助詩興!
賀知章說:“我知道懷素上人酒酣然后墨才暢。來人,快斟酒!”
書法家懷素暢飲的同時,書僮抬出幾箱書寫用的麻箋、素絹,書案上擺出數(shù)方上好的宣州石硯,書僮幾人輪番注水研墨。
書法家懷素放下酒杯,飄然起立,堂上頓時一片寂靜。但見少年僧人援筆蘸墨,凝神注視紙絹片刻,突然運氣揮毫,臂轉(zhuǎn)腕旋,寫完一張又一張,不多久,滿地盡是靈氣飛動的草書。幾箱麻箋素絹頃刻用完。
書法家懷素擲筆近座時,。李白的《草書歌行》亦已寫就,當(dāng)眾吟哦道:“少年上人號書法家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吾師醉后倚繩休……起來向筆不停手,一行數(shù)字大如斗,恍恍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
賀知章評論說:“上人書寫,左盤右旋,確實是只見龍蛇走!好字,好詩!”
書法家懷素的字,李白的詩,賀知章的評論,一時間傳遍京華。
“筆走龍蛇”就此成為形容書法雄健灑脫的成語。
筆走龍蛇的故事延伸
【注音】bǐ zǒu lóng shé
【出處】宋?高登《送太元》:“胸中翻錦繡;筆下走龍蛇。”
【解釋】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用法】作謂語;形容書法筆勢矯健多姿
【近義詞】龍飛鳳舞 妙筆生花 字走龍蛇 筆底龍蛇 行云流水
【反義詞】彎彎曲曲 春蚓秋蛇 鬼畫桃符
【年代】古代
【例句】小冰飽蘸濃墨,覺得一股墨香撲鼻,靈感便從天而降,~,寫下一首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