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轉變作風服務群眾黨課材料匯總篇

思而思學網

【2017黨員干部轉變作風服務群眾黨課材料1】

近年來,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和“三嚴三實”專題學習教育后,政府服務群眾服務基層的能力、質量和效率大大提高。特別是政府各部門能夠心系民生,深入基層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各地政府每年都會列出一攬子群眾關心的民生實事加以推進落實,讓群眾得實惠。但也應該看到,這些數字遮蓋不住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在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續(xù)這些方面的短板,比如“辦證多、辦證難”、“奇葩證明”、“跑斷腿”等問題依然存在,原因之一在于制度設計上的不完善。法規(guī)制度才能管長遠、惠大眾,所以說,設計和安排好方便群眾辦事的制度當是為群眾辦好的最現實而緊迫的實事。

有人認為,為群眾辦實事,就該是一件件能夠用數字說明成績的具體的事情。不否認,為群眾辦實事的確需要一件件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事情來印證。但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政府為群眾辦實事的成效不僅要看辦了多少實事,還要看讓多少人得實惠。少數人得實惠離政府高水平的公共服務是有差距的,公共服務就應該共建共享。涉及個別人、少數人的實事當然要辦,但如果能夠站在更高的層次,把惠及全民和有利于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實事辦好,就更能提升公共服務的共享水平。加強公共服務制度設計和安排,健全和完善方便群眾辦事的各種制度,本身就是惠及民眾的大實事,更有利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為群眾辦實事。

《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要根據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全面公開公共服務事項。堅決砍掉各類無謂的證明和繁瑣的手續(xù)。最大限度精簡辦事程序,縮短辦理時限。推進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加快公共服務事項信息互通共享、校驗核對。促進辦事部門公共服務互相銜接。推廣實行網上受理、辦理和反饋。建立“群眾點菜、政府端菜”機制。這些體現在制度上的硬措施和硬約束,針對性和操作性強,有利于提高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法規(guī)意識及依法行政能力,提高政府各部門之間團結協作意識及共建共享能力,不僅大大提高辦事效率,還能增強政府部門及工作人員的的權責意識。而這些意識和能力的提高,不僅減除了群眾辦事難的阻力,而且大大增強政府為群眾辦實事的動力。政府整體服務能力提高了,就能更好地為群眾辦更多的實事。

群眾辦事難,既有政府工作人員的作風問題,也有制度設計的缺陷。群眾辦事在政府各部門來回跑,表面看似嚴格“按章辦事”,實則是政府部門之間各自為政,多重審批,缺少信息互通和共享,缺乏銜接協作。因此,為群眾辦實事、方便群眾辦事,政府各部門之間就要打破地域、權力、利益和信息的壁壘,把該放的權力放下去,把該兜的責任兜起來,牢固樹立一盤棋的大服務觀,完善相關制度,加強協作,提高服務效率。要知道,群眾辦事方便、快捷、舒心,這也是最溫暖民心的的大實事。

【2017黨員干部轉變作風服務群眾黨課材料2】

作為強化黨的自身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無疑已經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人心,而且成效凸顯。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目前也引起了各級黨委、政府的普遍重視,群眾受益顯而易見。

總的看,無論是階段性進展,還是后續(xù)工作的跟進,都是利好的。不過,如何鞏固成效再提高,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就是當下必須注意的一個大問題了。在這個方面,梅河口市已經走出一條好路子,那就是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持續(xù)發(fā)力。

今天出版的《吉林日報》在頭版報道了梅河口市的做法,值得關注。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該市突出領導機關、領導干部轉變作風和基層單位、基層組織服務兩個重點,抓住整改落實和長效機制兩個關鍵,強有力推進整改整治工作,取得了實效。

突出領導機關、領導干部轉變作風和基層單位、基層組織服務兩個重點,抓住整改落實和長效機制兩個關鍵,本身就是一個有力的舉措。其亮點在于上下一起行動,克服短期行為,實現轉變工作作風、聯系群眾常態(tài)化,不搞水過地皮濕、一陣風等形式主義、表面文章那一套,體現了務實、求實、落實精神。

而抓住上層工作作風的轉變與基層服務到位這個節(jié)點,則使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鏈條,從開端到終端沒有障礙和梗阻,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的工作作風自然會轉變得更好,這正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轉變工作作風抓兩頭,解決問題搞服務抓整改,并建立長效機制,保證了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宗旨的落實。這在梅河口市的做法當中觸手可摸,群眾很滿意。比如:梅河口市公安局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治安問題,全面延伸警務室觸角,為群眾生產生活保駕護航,增強了群眾安全感。

目前,梅河口市已經建立社區(qū)警務室17個、街區(qū)警務室10個、校園警務室34個、駐企警務室5個、醫(yī)院警務室10個,警務室投入總警力379人。重新組建了70人的特警防暴隊,重點對車站、廣場、重點路段開展武裝巡邏,隨時處置突發(fā)案(事)件。

此外,他們還進一步完善“天地網”深度融合,有效控制刑事、治安案件的發(fā)生。針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采取多種措施及時偵辦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小案”,特別是組建了反扒專業(yè)隊,嚴厲打擊商場、街面扒竊綹竊案件。

這些有效的舉動,破解了社會治安難題,群眾感到安心。與其相比,一些地方和部門的整改做得還很不夠,聯系服務群眾存在的最后“一公里”現象并沒有解決,村組、社區(qū)的警務工作現狀令人擔憂。因此,有必要借鑒梅河口市公安局的做法,主動整改,扎實運作,讓群眾滿意。

我們高興地看到,這個市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動真格,求真果,干得很漂亮。據了解,該市共整治“四風”、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問題3748個,占征求意見、建議總數的86.5%;發(fā)文數量同比下降44%,會議量同比減少37.5%;“三公”經費同比下降41.2%,已廢止制度283個、修改完善413個、新建474個,作風建設頑疾得到了有效治理。

事實表明,梅河口市突出領導機關、領導干部轉變作風和基層單位、基層組織服務兩個重點,抓住整改落實和長效機制兩個關鍵,正是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工作作風轉變,密切聯系群眾的成功經驗。

而他們抓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這個最現實、最直接、最關鍵的問題不放,彰顯持續(xù)發(fā)力優(yōu)勢,具有推介意義。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需要持續(xù)發(fā)力。這是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題中應有之義,亟待加強。

【2017黨員干部轉變作風服務群眾黨課材料3】

“軟釘子”的存在,主要源于一些黨員干部對作風建設認識的不深刻。

隨著作風建設的深入推進,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建成完善,過去那種“不給好處事不辦,不見甜頭就拖辦”的情況,大為好轉,F在,很少有人會頂風作案,自毀前程,但確實也出現了群眾說的那種“軟釘子”現象。

一方面,確實有一些人,工作不在狀態(tài)。未必是圖什么“吃拿卡要”,但由于缺乏工作激情,缺乏職業(yè)精神,工作上消極應對,精神上松松垮垮,不思進取、得過且過。這種“慵懶散浮拖”現象,過去一直存在,也一直下大氣力治,有好轉,但未根除。隨著中央對作風建設有了更高要求、群眾對作風問題更加敏感,這些現象也就更加突出,群眾也更難以容忍。

另一方面,一些復雜工作、敏感問題,辦起來確實有難度,比如被稱為新時期“天下第一難事”的征地拆遷。經濟要發(fā)展,項目要上馬,不拆遷不可能,但誰都知道這是燙手山芋,做好了是職責所系,有紕漏就可能被捅到媒體,還可能被問責。丟名聲事小,丟“飯碗”事大。所以,一些干部就能躲則躲,能避則避,明哲保身,嘴上不敢說“不做”,手上卻消極不做。

政策不明、機制不暢,也是不少“事難辦”的原因。群眾反映強烈的一些事,大多集中在一些政策尚待完善的領域,能不能辦,該怎么辦,很多時候,現行政策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指導。還有些事,涉及好幾個管理部門,條塊分割、權責交叉,群眾不知道該找誰辦,找誰能辦得成,甚至連部門自己有時也不知道怎么辦。辦事人員無章可循、顧慮重重,只好盡量在態(tài)度上給點安慰。

當然,這些都不應成為理由。因為,群眾的事再難辦,也要辦好;軟釘子再難拔,也要拔掉。這是百姓對服務型政府的殷切期望,也是作風建設的應有之義,更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端正思想,從根子上解決狀態(tài)問題。要牢記宗旨意識,樹立為民情懷,打消畏難情緒、改掉慵懶散拖,更不能因為升遷碰到“天花板”就不作為,因為“物質沒享頭,待遇少奔頭”就讓工作失了勁頭。

同時,要調動干部“肯辦事”“辦好事”的積極性。建立“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差別大”的激勵機制,讓那些敢擔當有作為、真正把群眾的事當自己事辦的人“有奔頭”;通過提高干部隊伍的業(yè)務素質,讓他們充分了解相關政策法規(guī)和辦理程序,從而知道如何依法依規(guī)“會辦事”。

更重要的是,政策要進一步完善,職能要進一步明確,協作要進一步加強。有些工作,比如綜合治理、聯合執(zhí)法等,需要建立完善的部門協作機制,切實增強責任意識。

拔“軟釘子”的過程,實質是倒逼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如果能從思想的根源、工作的機制上找到突破、挖出病灶,變化的不僅是作風,也是政府的職能、效能。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